2000年10月11日,廣東省建設廳正式發文(粵建科字[2000]113號)發布廣東省標準《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技術規程》(DBJ/T15-26-2000),并于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對于加強白蟻防治行業的管理,提高白蟻防治工程的可操作性和規范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尚未有國家標準出臺之前,該《技術規程》被認為是目前國內指導性、可操作性、實用性較強的一本標準。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各種實驗資料越來越豐富,實驗及應用數據越來越精確,各地的同行也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地將遇到的問題和建議,反饋到編者手中,為該標準的重新修訂提供科學的依據、切實可行的措施。
現將一些共同關注的問題整理出來,希望能起拋磚引玉之效,讓同行們都來關注標準的重新修訂,使它與時俱進,更具有行業特色,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一、關于藥物:
應明確在白蟻預防工程中使用的藥物,必須是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登記并生產或進口的白蟻專用劑,換言之,就是使用的藥物必須“三證”(“農藥登記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標準證”)齊全,而且其“農藥登記證”上的“防治對象”一樣,必須包含“白蟻”。禁止將農用或其它衛生殺蟲劑用于白蟻預防。這是因為白蟻專用劑與其它藥劑相比,其配方和劑型已發生了變化,更強調藥劑的“長效、緩釋、低毒”。并經過不少于兩年的防白蟻藥效試驗。以美國陶氏(Dow)益農公司生產的“毒死蜱”為例,農用的“樂斯本(Lorsban)”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68+13天(據陶氏公司資料),而白蟻專用劑“白蟻清(Dursban TC)”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不低于1066天(據McDANTEL et al.1994),在許多國家有6~21年長效的報告(據陶氏公司資料)。
木構件藥物處理效果,不僅與藥劑的毒性、木料的質地、制作工藝、干燥程度有關,最主要的是與處理的方法和藥物的劑型有關,實驗證明,絕大多數的水溶性木材防護劑,當采用高壓浸注法和熱冷槽法處理時效果很好,而在施工現場中,只能采用涂刷法或噴霧法,木材對藥液的吸入量太少,藥劑只能停留在表層,根本達不到預防的效果,而且許多木材防護劑對白蟻不具有驅避作用,即使表層已經處理,白蟻一樣可通過斷面入侵為害,F已有多宗用CCA進行噴涂或浸漬處理后仍受白蟻為害的報道。
二、關于有效年限:
根據建設部1993[166]號文和1999年72號令,新建房屋的白蟻預防必須保證被處理的建筑物,在竣工后至少十五年內不受白蟻危害,這樣的規定對于引起各地行政主管部門對白蟻預防工作的重視,提高白蟻預防工程的質量要求,強化白蟻防治隊伍的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當時推薦使用的藥物是氯丹,其實驗報告的確顯示其在土壤中有超過十五年的長效。但是,在氯丹禁用后,目前替代的藥物,尚未有在廣東的氣候條件下能達十五年長效的報告,而且廣東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潮濕,十分適合優勢種臺灣乳白蟻的生長繁殖,蔓延極快,許多高層建筑也深受其害。而對建筑物進行二次或多次施藥也尚未有既全面又切實可行的方法!笆迥瓴皇白蟻危害”成了白蟻防治行業對委托方做出的沒有把握而又無可奈何的承諾。另一方面,眾多的委托方也不愿意為了這沒有把握的承諾而預先支付15年的防治費用。而且,對每一個工程項目進行長達十五年(從簽訂合同起計則遠不止十五年)的監督管理也是令行業主管部門頭痛的一大問題。綜上所述,目前在廣東,從管理層面到技術層面(專家意見和實驗報告)到市場層面(委托方和白蟻企業意見),要求降低“十五年”的保質年限的呼聲越來越高。
三、關于墻體處理:
1997年,《技術規程》開始編制時,由于超過三十層以上的高層建筑在廣州為數不多,且較為分散,樓齡也較短,我們收集的資料中也尚未有白蟻在三十層以上的建筑危害的記錄,因此,為了科學合理的施藥、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工程成本,在征詢了眾多技術專家的意見后,我們在《技術規程》中,規定了對建筑物三十層以上的部分,只處理豎向管井、電梯井、門洞、窗洞和變形縫,而對墻面不做藥物處理。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廣州的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而且空調的普及和裝修材料的大量應用,使得白蟻的為害更加猖獗,三十層以上建筑遭受白蟻為害的事例屢見不鮮。分析其危害的原因,“飛入、爬入、帶入”三者均有,可見隨著樓齡的增長,樓層的高低對受害可能性的影響已不那么明顯。在《技術規程》中以三十層作為劃分墻體應否進行藥物處理顯得依據不足。
四、關于驗收:
白蟻防治工程藥物處理階段的驗收,可分為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兩部分。從工程管理的角度看,白蟻預防工程屬于隱蔽工程,中間驗收是隱蔽工程驗收中必需的程序。為了對工程的質量加以監控,在施工過程中或施藥后對所施用的藥物或施藥部位進行抽樣分析,把分析報告作為白蟻預防工程驗收必備的資料,是隱蔽工程驗收不可缺少的環節。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適用于施工現場對藥液濃度進行快速檢測的“濁度法”;適用于對已施藥部位進行原始沉積量分析的“氣相色譜法”。
五、關于綜合治理: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維持生態平衡,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責無旁貸。我們在對建筑物進行藥物處理,阻止白蟻對人類生存環境的侵害的同時,應時刻關注所施用的化學藥物對環境的破壞。在白蟻預防工程設計中,應著重強調“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把藥物處理、監控誘殺蟻源、周圍環境綜合治理措施相結合,不應只是片面地強調藥物處理,特別是廣東地處沿海,大多數地區地下水位較高,而且雨量充沛、江河池塘星羅棋布,過量或任意地施用化學藥物必將污染水資源,應嚴格執行“距水源6米以內區域、地下水位以下區域或經常遭受水浸區域,嚴禁設置毒土化學屏障”的規定,當出現上述情況時,應改用定期設置監控誘殺系統。目前,在大多數經濟較發達國家,對采用化學農藥設置毒土屏障的范圍和方法都有很嚴格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昆蟲生長調節劑作為誘餌監控誘殺蟻源,這種方法對哺乳動物完全無害且整個過程沒有藥物殘留,真正做到對環境無污染。目前這種系統已開始進入中國,如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的Sentricon Baiting System。除了監控誘殺系統外,對地下水位較高的建筑物,采用物理屏障(如不銹鋼網、花崗巖石礫)替代化學屏障,阻止白蟻對建筑物的侵害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偠灾,選擇更適合于廣東實際情況的綜合治理措施是擺在我們每一位白蟻防治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課題。 (作者:黃靜玲 肖維良)